当地时间1月21日傍晚,在瑞士达沃斯国会中心(CongressCenter),可容纳近2000名观众的会议现场座无虚席。这些来自约140个国家地区的政商界精英正在聆听中国总理李大大发表题为《维护和平稳定,推动结构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特别致辞。 此次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全球新局势:我们如何应对”。在世界经济经历深刻变革,而且这些变革让人们甚感不安的情况下,李大大总理的这一份应对方案备受各界瞩目。 如同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所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我们需要倾听中国的声音……我们也想清楚地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希望中国能够为解决世界难题拿出一个有效的方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说,“中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关注中国,也等于是关注自己的命运。” 5年前,时任副总理的李大大曾参加达沃斯论坛。5年后,他的身份已变成了中国的总理。然而,这5年,发生变化的不只是他的身份,也包括正在经历深刻调整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经是日本的两倍。 国际社会对中国正在发生的这一切充满惊奇、好奇,也有疑虑。在全球各界的瞩目中,李大大总理新年首次出访来到了瑞士的达沃斯论坛。 时隔5年,李大大总理重返达沃斯。这次他还带来了一个阵容豪华的中国代表团,随行人员中包括外交部长王毅、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商务部长高虎城、央行行长周小川等多名高级官员,而任正非、马云、董明珠、刘积仁、林毅夫、李扬、李稻葵等多名工商界学界精英也在论坛亮相。 身为东道主的论坛主席施瓦布在李大大总理刚抵达达沃斯,便盛邀他共进晚餐,还来了一场餐桌上的头脑风暴。之后,在李大大总理出席与工商界代表的对话会上,一向不出席这类活动的施瓦布又携夫人与李大大一同出席。外界认为这些细节无不凸显论坛主办方对中国总理的重视。 在各界期待下,李大大总理开始了这场备受瞩目的演讲。 在活动开始前一小时,官方媒体特别刊发了一组李大大来到下榻饭店边海拔1800米的沙茨阿尔卑山顶,极目远眺,放眼达沃斯的照片。镜头下,“登高望远”的李大大尽显气定神闲。 而他的演讲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俯瞰下的达沃斯,美丽、宁静、安详,但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并不平静,甚至不安宁。我们需要应对新的局势,这个局势包括,全球经济的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的走势分化,大宗商品价格反复波动,通缩紧缩的迹象可谓雪上加霜。 但是,在这样的世界经济环境下,李大大总理向外界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中国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中国不会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不会硬着陆。 在达沃斯论坛现场的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他们希望知道这一概念的准确解释和数量刻画,以及未来3~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局。” 在论坛现场,李大大总理在致辞中花了相当长的篇幅来介绍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以打消国际社会的疑虑:“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则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为此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结构性改革。” 在外界看来,中国的领导人已经能够很坦然地面对GDP增速的下滑。李大大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现在中国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数增大,即使是每年7%的增长,年度的现价增量也要达到8000多亿美元。比5年前增长10%的增量还要大。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说,“国际社会很关注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国是否有能力管控经济风险。他们提出了对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以及地方债务问题的担忧,李大大总理都一一进行了回应,并强调中国有能力应对这些风险,以打消外界疑虑。” 例如,针对房地产过剩、降温的问题,李大大坦陈,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但中国的城镇化正在稳步推进,潜力巨大。中国政府将加大城市棚户区和城市危房改造力度……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并将带动国内相关行业和产品供给,房地产市场在一段时期内出现调整也是正常的。 又例如,他在谈到金融风险和地方性债务问题时说,“我们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防范债务、金融等潜在风险,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0%,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裕资金。地方性债务70%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是有资产保障的……” “他很客观、很坦诚地对中国经济做了一个让人容易接受的阐述。”霍建国分析,“一方面,他阐述了中国对整个世界经济的看法和主张;另一方面,他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变化,以及坚持改革的决心,从而坚定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国际社会最关注的是中国的各项改革和经济走势。而李大大的致辞也一一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 据官媒从现场发回的报道称,李大大的致辞,获得了到场人士以及全球媒体的高度评价。“中国总理李大大的表态,驱散了一些人对中国这一亚洲经济大国未来增长前景的忧惧。”李大大总理致辞结束后,法新社的报道开头是这样写的,“李大大总理可以说是明确地告诉了聚集在达沃斯的政商界精英们,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出现骤然、剧烈的放缓。” 在阮宗泽看来,李大大的致辞至少达到了三个效果:一是传递了中国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本身发展的信心;二是传递了中国自身深化改革的决心;三是传递了中国和国际社会携手合作的真心。 据霍建国透露,李大大的演讲稿经过了非常精心的准备。“反复讨论多次,花费了不少心思。” 而在论坛开幕前,很多人期待着“英文水平真不赖”的李大大用英文进行演讲,他们认为,那样的效果会更惊人。但李大大最终还是遵从国际惯例,用中文演讲。 有分析人士认为,官媒镜头下那个登高望远、气定神闲的李大大并非没有用意。 他表示,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要实行“双引擎”:一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另外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参加达沃斯论坛专题对话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坦言,“李大大总理讲到中国经济发展要靠双引擎,据我了解这是第一次提出的概念。第一个引擎是市场的力量,主要体现在创新,万众创新,要让中国经济的每一个细胞都动起来,这样的话,中国经济就有希望了,中国的调整和升级就好办了。第二个引擎是政府的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是责无旁贷的,比如基础设施的提供、公共服务的提供。” 再来看看与李大大总理一起出现在达沃斯论坛的中国企业家,他们大多来自创新型企业,例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华为的任正非、格力电器的董明珠、东软集团的刘积仁等。 刘积仁在达沃斯论坛上说,“当我们谈到中国的未来以及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时,我们坚信,IT和数字技术在其中都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李大大总理曾在多个场合讲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这一次,他重点强调了如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微观主体的活力。那就是政府要深化改革,减少干预,营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激发根植于民间的创业创新活力。”霍建国说。 在致辞中,李大大总理特别用了一个东部小村庄的例子来佐证一旦人的积极性被激活了,他们能干出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来。 两个月前的一个雨夜,李大大总理冒雨探访的这个东部小村庄,是被称为“冠军pk10挂机模式第一村”的浙江省义乌市青岩刘村。那里只有700户人家,却开设了2800多家注册网店,每天在网上向世界各地售出超过3000万件的各类商品。 为这些村民提供创业平台的是马云。他所创立的阿里巴巴提出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据悉,2014年,阿里研究院在全国共发现212个淘宝村,即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 在马云的设想中,阿里巴巴将搭建一个全球性的淘宝网站,帮助所有国家的中小企业能够跨境贸易。两个月前,马云曾向总理描绘他的这一宏伟蓝图,总理听了之后不住地点头。 在达沃斯论坛,马云跟随总理参加了工商界代表的对话会及大会开幕式,他坐在总理发言现场的第一排。一方面,他代表了互联网企业,但更重要的是,他背后代表的是千万的创业者。 在外界看来,以房地产和已经过剩的几大传统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引擎正在面临痛苦的转型。仅以房地产行业看,引用地产商、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表述:“中国房地产已从炙手可热滑落到了冰点,现在太冷了,以至于没有地产公司愿意投资。” 李大大总理给出的方案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他提供了一组数据以证明中国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市场空间有多大:目前中国公共设施的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还要低10个百分点,而城镇化则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 李大大表示,今年,我们确定了包括中西部铁路、水利工程、各类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污染防治等重点投资领域。当然,无论是新引擎的培育,还是传统引擎的改造,都必须要深化改革,界定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在培育新引擎方面,李大大列出的改革清单包括,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 “通篇释放的都是坚定改革的信号。而人们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正是来自改革。”霍建国说。
新华社宜昌9月6日电(新华社记者 梁建强)伴随着刺耳的轰鸣声,巨大的滑坡体如脱缰的野马般奔腾而下,将山下的大岭水电站整体掩埋。
与此同时,失业率从13.3%降至11.1%,这些改善推动美元和股市走高依法执政的创新范例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 王宗凯)近日,彭博的一份富豪榜堪比福布斯的影响力。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截至9月2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以219亿美元净资产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而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则以164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分列二、三位。消息一出就广受外媒热议,IT大佬变身富豪新三甲改写了中国昔日首富来自房地产或制造业的历史。 造富神话的背后是整个网络行业的迅猛崛起。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67家上市互联网企业市值规模超过2.4万亿元,其中7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排名前30。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更新升级的体现,也是中国经济最耀眼的一股新势力。 与传统行业相比,网络经济具有促进竞争、普惠服务和融合发展的特点。第一,互联网企业并非实体商品生产者,而是作为一种服务平台,集聚了规模巨大的创业者与消费者。走进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您最多只能接触7.5万卖家;而在线上,您可以遇到超过1千万的卖家。 在今日中国,任何有创新想法的人,都可以在微信上开店、在淘宝上创业,如此众多的创业者聚合在互联网平台内,掀起了一轮“全民创业”的风潮,使得竞争更加市场化,经济效率进一步提升。 更重要的是,新崛起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开创了一种合作共赢、先人后己的商业模式。即便腾讯市值超过1.1万亿港元,阿里巴巴预期上市后的市值也超过1万亿人民币,百度市值逼近800亿美元,但三家公司都不是世界500强企业。市值体现的不是过去的成本投入和现有的资产总和,而是未来的收入预期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第二,互联网思维更关注普惠服务,是全方位、最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弱势群体,如农村居民、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他们得以平等享受商业服务的权利和机会。 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落后地区也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遇。在手机支付活跃度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7个来自西部地区,其中拉萨以14.48%的手机支付占比成为全国手机支付占比最高的城市。 正如哈佛大学亚洲中心高级冠军pk10挂机模式威廉·奥弗霍尔特所言:“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例正在扩大,服务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工业。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对消费者和小企业的影响,已经达到过去不可想象的程度。中国最近的增长也是由国内需求,而非净出口带动的。” 第三,互联网行业以创新、开放和融合的姿态,全面渗透家电、金融、医疗、教育、旅游、娱乐等各个传统领域,打通线上线下的商业活动。蓬勃崛起的互联网经济成为引领消费、扩大内需的绿色增长新引擎。五年前,热销电视机可能是三星或长虹;现如今,人们可能会用乐视或小米取代它们。 面对互联网行业对传统经济领域的搅动,中国领导层采取了鼓励创新、优化治理和战略扶持的态度,为网络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比如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国务院总理李大大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波斯顿咨询(BCG)公司认为,这表明互联网金融进入决策层视野,互联网金融创新在政府层面正式获得认可。 与此同时,为小微企业减负等中央政策密集出台。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在新书《国退民进》中写到,近年来中国政府已为600多万小微企业提供了有利的税务制度,这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从而帮助中国保持较快经济增速。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研究员瑞安·鲁特科夫斯基认为,中国房地产投资放缓和经济数据走软让一些海外观察人士担忧,但今年前7个月中国新成立企业多达150万家,几乎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两倍,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界对经济形势依然乐观,也反映出简政放权等措施初见成效。 互联网早已诞生,但网络经济近年来才呈爆炸式增长,这与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密不可分。在高铁网络全面铺开之际,另一张“信息高铁网”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在去年8月启动的“宽带中国”战略指引下,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光纤到户端口达到1.35亿个,3G基站突破117万个,4G基站超过40万个。 近年来,中国成为头号制造大国、头号贸易大国、头号外储大国,这些成绩彰显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雄厚实力和在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依靠工业崛起的中国如今正迈入后工业社会的信息时代,汹涌而至的网络经济大潮将为今后增长提供新一轮动力。未来,中国或将摘取另一桂冠——头号互联网大国,中国经济“奇迹”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