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祝: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责任担当坚决落实派驻机构全覆盖的重大决策部署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8号)福建连城整治党员干部经商办沙巴体育app软件下载 155人退出股金1100余万元
此外,根据规划,2015年,新疆将通过加快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中哈霍尔果斯边境经济合作中心,阿拉山口、喀什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新疆对外开放的前沿,并将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保税区和即将沙巴体育app软件下载的保税区,发展出口加工业,变“通道经济”为“加工贸易经济”,提升新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遵循网络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国家鼓励各地各高校大胆探索实践,明确推广思路,引领带动高校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建设,增强校园网络吸引力。会议要求,要以把好正确导向和强化内容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网络互动社区建设内涵,加强互动性、增强黏着度,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 姜潇、胡星、彭卓)春节期间,《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在社交媒体爆红,博士发出“知识在乡村显得无力”的嗟叹,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大讨论。 从“读书无用论”到“知识无力感”,折射了当下年轻人特别是农村学子的种种困惑和迷茫,而为何越来越多跳出“农门”的学子,怀着“乡愁”,却又对回到家乡“望而却步”?两会期间,在代表委员中也引起了关于“知识无力感”的讨论。 在“知识无力感”之前,早有“读书无用论”之说,且在农村的呼声更为强烈。 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党支部书记花全告诉记者,王岗村是一个布依族村寨,近年来,只有2名大学生返回农村工作。而现在,仅剩一人还在坚持。 “这名大学生是从幼师毕业后回来的,现在村里负责社会保障工作。工资太低,专业不对口,我很担心哪一天她也会辞职。”花全一脸无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知识无力感”更准确地反映当前大多数农村年轻人对知识的态度。在大众教育的今天,中国18—22岁的同龄学生中,已有34.5%的可以上大学,但不少农村大学生读完大学后,在城市里并没有沙巴体育app软件下载体面工作、回乡也没有衣锦还乡感,甚至不如他们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龄人混得好,这就导致从表面上看读书、知识似乎无用和无力。 不少代表委员指出,无论是“读书无用论”还是“知识无力感”都是一种在致富饥渴面前的短视,虽经不起历史的推敲,但在一些历史时期有其生长的土壤。 “知识无法做到马上换取等量的财富,但知识会在人生在长跑中成为走向成功最重的砝码。”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农学院院长邢克智认为,感到“知识无力”,只是博士回到家乡,与同龄人对比后的一种暂时的失落。然而,能改变命运、让知识“给力”的,起止一份“文凭”这么简单?大学教育所赋予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加上实践与个人的努力,长远来看,获得知识的人才是最“有力”的。 一直以来,受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大量的农村青年考上大学后,却不甘于回到乡村工作,跳出“农门”成了大多数农村学子的人生追求。 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曾开展一项关于“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成功访问了北京、江苏、河南、河北等地15所高校约500名农村籍大学生。结果显示,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中,93.8%的人把城市作为首选工作地点,不足7%的人首选愿意回到县城、城镇或农村工作,而明确表示愿意在农村就业的不足2.6%。 对此,有学者提出,“知识无力感”的困惑在于学无所用,只有打破当下以升学为主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让知识“给力”起来。 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来建设和服务农村?长期在农村有调研经验的邢克智代表认为,方方面面知识都需要,特别是与农村经济紧密相关的种养殖业、食品加工业,以及社会管理方面。“有专业又懂农村,才是农村最亟需的人才。”邢克智说。 “从王岗村的实际来看,现在特别需要懂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大学生,但多年来一直引不进来。”花全代表向记者介绍,“在贵阳当个保安都一个月2000多元,谁又肯来偏远乡镇挣1000多元呢?要提高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关键还得提高人才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主委钱学明认为,不能狭义地说,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就一定要回到家乡,但具有与农村发展相关知识背景的大学生,特别是有科研能力的硕士、博士生,如果肯于回乡创业,将知识用在家乡土地的建设上,极而言之,“成功将是‘分分钟’的事!” “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有报效家乡的意愿,但又不甘心一辈子再回农村生活。如果国家给予合适的鼓励政策和出路,他们是乐于回到农村创业的。”邢克智早在十年前的两会上就曾提出,国家可通过政策保障,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任职,工资待遇可参照或略高于公务员的标准执行,由国家财政支出等相关建议。 采访中,多位代表委员还提出,除了体制改革和政策扶植外,观念的引导也尤为重要。 “知识是不会‘无力’的,关键看个人的后期努力。高校要加强引导大学生摒弃升官发财的世俗成功观,大学生自己也要脚踏实地做好职业规划,心无旁骛地把注意力聚焦到个人奋斗上。”钱学明委员说。 “从农学院毕业、带领农民种植蓝莓获得成功的大学生村官杨代显,就是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优秀代表。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懈奋斗,农村学子仍可以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邢克智说。(参与采写:潘强)